未澜赤潮·闽西筑梦记⑮丨永燃辑·赤心烙印淬信仰之光,客韵长风传薪火不熄
发布时间:2025-07-22 动态浏览次数:36

为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贯通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。未来技术产业学院未澜赤潮社会实践队于2025年7月深入闽西革命老区,开展了一场融合红色教育、非遗传承与文化探源的实践之旅。队员们走进项与年生平事迹展陈、松毛岭战役旧址、古田会议旧址群,感受革命先辈的赤诚担当;参与非遗鱼灯巡游,体验客家文化精髓,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响中,书写新时代青年的使命答卷。

一、红色热土铸魂,革命精神永续

在项与年生平事迹展陈,队员们聆听这位隐蔽战线英雄“敲碎门牙化装乞丐送情报”的传奇,驻足于其“个人生死是小,党的安危事大”的誓言前,深刻领悟到初心不是口号,而是“植根泥土、呼应民声”的自觉行动。松毛岭战役旧址的壕沟遗迹与红军英烈墓前,队员们触摸到革命先烈“为有牺牲多壮志”的崇高精神,更在古田会议旧址群中,解码“思想建党、政治建军”的真理光芒,感悟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“初心密码”。

二、非遗鱼灯照夜,文化自信生根

实践队参与2025年连城县暑期非遗奇妙夜,手执巨型鱼灯完成4公里夜巡。抬竹竿的酸痛与夜间行进的挑战,锤炼出“默契如一人”的团队协作力,更让队员们真切体会到非遗传承背后“沉甸甸的责任与文化自信的力量”。当鱼灯与潮汕英歌队、烟火秀同辉,传统与现代碰撞出文旅融合的火花,实践队见证了“非遗+经济”模式对文化活化的创新实践。

三、客家围屋寻根,精神基因解码

连城县博物馆内,族谱、契约文书与围屋木构件诉说着客家先民“筚路蓝缕,以启山林”的史诗。队员们系统梳理客家方言的智慧、宗族制度的凝聚力和崇文重教的家风,更在“孝悌忠信”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鸣中,探寻到传统文化“解决现实问题的基因密码”。客家精神的内核——勤劳坚韧、爱国爱乡,成为队员们文化自信的鲜活注脚。

革命先辈的忠诚与牺牲,让队员们明晰:新时代青年的奋斗,需将“小我”融入“大我”,以人民需求为行动坐标。非遗巡游的坚持与协作,则印证了“文化传承非一人之力”,需以创新激活传统,用责任守护根脉。而客家文化的双重维度——历史延续与时代创新,更启示队员:传统文化不是静态标本,而是可转化为治理智慧、凝聚民族认同的“活水源泉”。

从革命星火到非遗薪火,从客家围屋到青春脚步,未澜赤潮社会实践队以赤心为笔、以行动为墨,在闽西大地上镌刻下信仰与文化的双重印记。未来,他们将继续以“常下乡、常在乡”的自觉,让古田会议的真理之光、项与年的担当之魂、客家先民的智慧之火,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