穗穗红芯·麦花香丨未来技术产业学院学生第一、第二党支部“三下乡”纪实②
发布时间:2025-07-21 动态浏览次数:16

为引导广大青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未来技术产业学院学生第一、第二党支部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参与2025年大学生暑假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。实践队员们深挖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,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命脉,通过沉浸式调研,解码文化基因的现代传承,以青春智慧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筑牢文化根基、注入精神动能。

2025年7月15日,未澜赤潮社会实践队走进连城县客家博物馆。队员们通过参观主题展区,了解客家文化的发展脉络。明清牌匾陈列馆中,众多珍贵匾额生动诠释客家“崇文尚武”“乐善好施”的族训家风;客家民俗陈列馆内,“九厅十八井”建筑模型、连城拳非遗展演、客家方言互动体验,多维呈现客家人安居乐业的生存智慧。队员们就所见所感展开热烈讨论,深刻认识到文化传承需立足时代、激活基因。返程途中,队内的入党积极分子表示可以结合专业所学,探索红色文化与客家文化数字化保护路径,让历史文脉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新生。

次日,未澜赤潮社会实践队抵达古田会议旧址群。这座由廖氏宗祠改建的红色殿堂镌刻着1929年峥嵘岁月的历史印记。队员们跟随现场讲解员深入主厅,凝视复原的会议场景——八仙桌上的炭火盆、木质立柱上残留的红军标语,仿佛穿越时空见证毛泽东、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确立“党指挥枪”原则的伟大时刻。通过参观《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》写作旧址协成店、红军哨所文光阁等11处旧址,队内的入党积极分子系统学习了古田会议如何以政治建军、思想建党为内核,解决红四军内部非无产阶级思想问题,深刻领悟“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”这一立军之本的历史逻辑与现实意义。

暮色中的连城县城渐次亮起灯火,实践队载着沉甸甸的收获踏上归途。这一天,青年学子在古田会议旧址群触摸到“思想建党、政治建军”的精神火炬,在连城县博物馆读懂了客家文化密码。未澜赤潮社会实践队将以更坚定的步伐,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播撒希望,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画卷中挥洒青春,用实际行动诠释“请党放心,强国有我”的铮铮誓言。

心得体会


学生第一党支部未澜赤潮社会实践队队员王琦:

在连城客家博物馆与古田会议旧址的沉浸式调研中,我触摸到了红色文化的精神火炬。客家“耕读传家”的智慧与古田会议“思想建党、政治建军”的真理,让我深刻理解文化传承需立足时代、激活基因。

站在廖氏宗祠改建的红色殿堂前,凝视复原的会议场景与红军标语,我仿佛穿越时空见证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的诞生。这种历史场景的触动,让我意识到要将专业所学融入乡村振兴,探索红色文化数字化保护路径,让历史文脉在田野间焕发新生。

未来,我将以“请党放心,强国有我”的誓言为指引,在乡村振兴中播撒希望,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挥洒青春,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。

学生第一党支部未澜赤潮社会实践队队员黄章辉:

古田的木梁间仍回响着当年的热血争辩。那些年轻而坚毅的面孔,在黑白影像中凝视着尚未到来的黎明。他们用生命校准了革命的方向,每一道决议都浸透着滚烫的信仰。

连城博物馆的客家故事,却展现出另一种坚韧。斑驳的青瓷、精巧的土楼模型、泛黄的山歌抄本,勾勒出一个民族穿越千年的生存智慧。最触动我的是一册旧情歌集,那些被烟火熏染的字句,在迁徙的苦难里依然吟唱着对土地与爱情的眷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