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乡村的暑假遇上青春的陪伴,便碰撞出别样的精彩。2025年07月15日,我院未澜励行社会实践队的成员们带着带着课本与趣味教具,既当孩子们的“课业小老师”,又化身为“游戏伙伴”——用知识填补疑惑,用欢笑点亮思维,让这个夏天成为成长的“加油站”。
课桌间的辅导
笔尖划过的都是进步
“这道题的关键在这儿,我们再理一遍思路”“这个生字的笔顺,跟着我再写一次”……教室里,队员们围在孩子们身边,一对一地讲解课业难点。从数学公式的灵活运用,到语文课文的分段理解,大家总能找到最贴近孩子的讲解方式。
看到基础薄弱的孩子面露难色,便放慢节奏,用生活中的例子打比方。“以前总觉得数学很难,现在哥哥、姐姐们讲完,我好像突然懂了!”一位三年级的妹妹看着作业本,眼里闪着兴奋的光。笔尖在作业本上沙沙游走,不仅留下了清晰的解题步骤,更种下了“我能学会”的信心。
课游戏里的拓展
汉字会“魔法”,拼图藏“智慧”
“‘木’加‘木’是什么字?答对啦,是‘林’!”素质拓展课上,“魔法汉字”游戏刚开场就热闹起来。孩子们举着偏旁部首卡片,在队员的引导下组合新字,从“日”“月”拼成“明”,到“人”“木”组成“休”,一个个汉字在互动中变得鲜活有趣。
另一边的“七巧板迷局”更是硝烟弥漫。“用三块板拼出三角形,最快的有奖!”“看谁能拼出和图片一模一样的‘小船’!”七块木板在孩子们手里翻飞,有人急得抓头发,有人盯着图案冥思苦想,还有小团队偷偷“战术交流”。小小的七巧板,变成了考验观察力、速度与应变力的“战场”,而合作破解难题时的击掌,比输赢更让人开心。
作业辅导不只是讲题,更是帮孩子们建立“我能行”的底气;素质拓展不只是玩闹,更是让他们在快乐中发现“思考的乐趣”。这个夏天,我们用陪伴告诉孩子们:学习可以很有趣,成长可以很自信——而这,正是青春下乡最珍贵的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