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春力量,传承文脉。2025年7月14日,我院 “未澜励行”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走进漳州平和县彭溪小学,开展非遗漆扇、团扇体验课。课堂上,队员们带着团扇、木扇和颜料,引导孩子们亲手创作。他们用生动的讲解与耐心的指导,让课本里的 “传统文化” 变成触手可及的艺术体验,在课桌间架起传承的桥梁,让青春的创意点亮乡村孩子的文化之旅。
“漆彩流动,扇起古韵新风;匠心传承,续写非遗华章。”实践队成员苏湘怡结合非遗文化宣传,向孩子们详细讲解漆扇、团扇的历史文化、制作工艺。从技艺的精妙到美感的独特,再到寓意的深远,孩子们沉浸其中,感受漆扇、团扇所承载的文化传承。

非遗漆扇
在漆扇制作环节,实践队的成员耐心指导小朋友们动手体验简化版的漂漆工艺,从调配环保型漆液时的色彩碰撞,到示范如何控制扇面浸入角度以呈现不同纹路,每个步骤都穿插着 “为什么漆液会浮在水面”“不同温度会影响花纹形成吗” 等趣味提问,带领孩子们体验了“调漆—绘纹—下扇—荫干”的完整工艺流程。
当清澈的水面滴入五彩斑斓的颜料,瞬间晕染开梦幻般的纹路,孩子们的好奇心被点燃。在实践队员一对一的指导下,小朋友们屏息凝神,小心翼翼地将洁白的扇面浸入水中。随着扇子缓缓划过水面,颜料如同有了生命般,在扇面上自由舞动、交融渗透,形成独一无二、灵动飘逸的天然肌理。
扇子被提起的刹那,孩子们惊喜地发现,一幅幅如山水写意、又似抽象画卷的“艺术品”已然诞生!如山水画卷般纹路的个性化漆扇在稚嫩的手中诞生,现场完成的漆扇作品成为孩子们爱不释手的文化纪念。
彩绘团扇
在漆扇制作环节,实践队的成员将准备好的素面团扇、颜料、画笔一一摆放整齐。看到五颜六色的颜料和圆润雅致的团扇,孩子们的眼睛里瞬间闪烁起好奇的光芒。
在实践队员的耐心指导下,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拿起画笔。有的孩子认真模仿着传统花鸟图案,一笔一划勾勒出稚嫩却认真的线条;有的则发挥想象,把彭溪村的青山绿水、茶园风光画在了扇面上;还有的小朋友给扇面画上了可爱的卡通形象,让传统团扇多了几分童趣。

此次三下乡活动,我院“未澜励行”社会实践队用生动有趣的方式,让彭溪村的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美、创造美,也让传统民俗在互动中焕发了新的活力。当孩子们挥动着亲手绘制的团扇,那不仅是夏日的清凉,更是文化传承的温度。
一把小扇,绘出东方之美;一场非遗,传承文化之基。这不仅是一次动手实践,更是一次对传统工艺美学的直观感知,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种下文化传承的种子。